與以往傳統(tǒng)保守的老人不同,眼下不少受過良好教育、維權(quán)意識濃厚的老人,趁著身體狀況良好時趕緊對自己的財產(chǎn)做出公證,按照他們的想法,這樣做一來可以避免身故后兒女因為遺產(chǎn)糾紛而造成不睦,甚至反目;二來可以保障自己有生之年沒有后顧之憂。記者采訪南京市公證處了解到,今年截至目前,全市已受理608件遺囑公證案例,去年全年公證數(shù)為300多例,將在去年的基礎(chǔ)上翻番。
提前過戶不如做個遺囑公證
昨天上午,記者來到南京市公證處,恰巧遇到來辦理遺囑公證的袁姓老夫妻。袁老91歲,老伴83歲,他們沒有兒女,生活多靠侄女葛女士照顧,老夫婦名下有一處房產(chǎn)。葛女士陪二老對該套房屋做遺囑公證。記者看到,根據(jù)案件受理規(guī)定,工作人員讓葛女士回避辦事流程,以確保老人對自己財產(chǎn)的獨立授權(quán)。“我們平日里最怕生病,怕的就是侄女頻繁從上海趕來耽誤時間精力。”老太太告訴記者,侄女對他們一直很孝順,作為報答,他們商量決定百年身故后,把唯一的房產(chǎn)留給侄女,來到公證處本是想辦理房屋過戶手續(xù)的。對此,市公證處工作人員解釋說:直接過戶和遺囑公證不同,因為過戶后意味著老人名下再無財產(chǎn),萬一出現(xiàn)意外老人的權(quán)益將得不到保障,建議他們先做一個遺囑公證。袁老夫婦連連表示贊同。
在門外等候的葛女士告訴記者,她單位在上海,平時經(jīng)常奔波于南京上海之間。“我不是圖房子才來照顧伯父伯母的。過戶是老人自己提出來的。”她對于做遺囑公證的做法表示接受,“老人吃了定心丸就好,即便沒有房子我也一樣會照顧好他們。”
提前分配財產(chǎn)是觀念進步
南京市公證處柏建中科長告訴記者,來做遺囑公證的老人中,90%都牽涉到房產(chǎn)。有的像袁老夫婦一樣,是主動來做公證的;有的是在兒女的要求下來做公證的,這里面有不少是多子女家庭。無論老人還是兒女,擔心老人身故后,幾個子女會在房產(chǎn)的分配上出現(xiàn)糾紛,造成矛盾甚至反目,希望提前明了。
鼓樓區(qū)一對離休老人,有三個兒女,平時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。老人主要靠自己幾個兄弟姐妹之間的走動料理晚年生活。不久前,老人召集幾個子女說:要對房產(chǎn)進行遺囑公證,?;丶铱赐亩嘟o,少回家的可能不給。三個兒女對父母這樣的做法有些吃驚,但轉(zhuǎn)而很快就理解了他們的無奈,表示會經(jīng)?;丶摇?/div>
“很多老人思想觀念比從前開放,不避諱談?wù)撋?,敢于提前把財產(chǎn)拿出來分配妥當,這是維權(quán)意識增強、社會進步的體現(xiàn)。”柏科長向記者分析說,隨著這些年房價持續(xù)走高,越來越多老人會認真考慮自己手上含金量相當?shù)牟粍赢a(chǎn),有的老人還以房產(chǎn)作砝碼考核兒女是否對自己盡孝。遺囑公證方式穩(wěn)健,沒有風險少后遺癥,因此成為老人首選的方式。
記者了解到,截止到10月15日,南京市公證處今年受理了608件遺囑公證案例,其中主要是老人為房產(chǎn)公證。而去年全年處理同類案例300多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