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省招遠市公證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理念,秉承“便民、優(yōu)質、高效”的工作原則,用心解決好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不斷改進服務措施,優(yōu)化服務模式,推出八項便民服務措施,全面提升為民服務質效。
落實減證便民“一次辦”。持續(xù)深化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務、一次辦結”服務模式,在公證事項原有46項“最多跑一次”的基礎上,將不涉及重大財產處分的委托書、聲明書等公證事項納入“最多跑一次”范圍。通過梳理證明材料清單,讓80%以上公證業(yè)務“提速”,確保群眾5日內取證。同時,建立首問負責制和一次性告知制,減少當事人“來回跑”的問題。
落實取證困難“我來辦”。申請人應當提供的證明材料,公證機構能夠通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方式獲取的,當事人可以不提交;對于當事人無法提供的證明材料,公證處通過到相關部門核實可以取得的,派員到相關部門核實、調取證據。截止至目前,共代為調取證據600余件。
落實材料不齊“容缺辦”。針對當事人急于辦理公證但材料準備不齊全的,全面推行“容缺受理”機制。對于法律關系簡單、事實清楚、無爭議的公證事項,在關鍵材料齊全,部分次要的輔助性材料暫時缺失的情況下,先予受理申請,缺失材料事后補齊。目前,已提供“容缺辦”服務350余件。
落實困難群眾“免費辦”。按照法律援助的有關規(guī)定,對生活困難的當事人提供
公證法律援助服務,免收公證費。同時,對于可以協(xié)商收費的事項,免收當事人辦理公證的代書費、免費為因年老、殘疾、疾病及行動不便的當事人上門辦理公證、為繼承類公證事項外出核實或接受異地公證處委托核實情況,免收服務費。近年來,共受理
公證法律援助案56件。
落實申請受理“網上辦”。利用法信公證云在線公證平臺,推進“互聯(lián)網+公證”服務,跑出為民服務加速度。積極推進高頻公證事項,實現咨詢預約、申請受理、身份認證、材料提交等環(huán)節(jié)網上“不見面”辦理。同時,由于互聯(lián)網公證的開放性,公證機構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取證當事人的公證申請。
落實三類公證“跨省辦”。全面落實學歷、學位、駕駛證三類公證事項跨省通辦政策,申請人不再受地域限制,可向任一公證機構提出申請。此外,公證機構通過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方式獲取學歷、學位、駕駛證等權威數據的,當事人可不提供原件。實現群眾辦事“就近辦、隨時辦、掌上辦”。目前,共辦理三類公證事項跨省通辦20件。
落實特殊群體“上門辦”。為特殊群體當事人開通 “綠色通道”,實行“特事特辦、急事急辦”服務。對老、弱、病、殘、孕以及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親自到公證處申請辦理公證的當事人,公證人員提前與當事人聯(lián)系并告知所需材料,主動提供上門公證服務。截至目前,已為200余位當事人提供了“上門辦”服務。
落實繼承轉移“聯(lián)合辦”。搭建“不動產+公證”聯(lián)辦平臺,把涉及不動產的公證業(yè)務納入聯(lián)辦機制。由政府購買服務,公證處接受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的委托,直接與不動產登記中心對接,辦理不動產繼承轉移登記公證服務事項,出具的法律意見書由公證處直接送達不動產登記中心,最大限度實現讓群眾“少跑腿”。目前,共辦理繼承不動產業(yè)務322件。
上述便民措施的推行,為民服務的成效已初現,深受廣大群眾普遍歡迎。下一步,招遠市公證處將在提升執(zhí)業(yè)能力上持續(xù)用力,打通法律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證法律服務的新需求和新期待。